穴道按摩和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方式。研究证实,中医耳穴疗法在防治妇科常见疾病方面具有显着疗效。 8月17日,中国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小组在中国科学院科技论坛发表一篇题为《耳穴疗法在妇科常见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的文章。文章说,研究人员把114名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两组,耳穴组采用耳穴刺络放血法,西药组采用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显示,耳穴刺络放血法对原发性痛经有明显效果。 此前,浙江中医药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用耳穴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他们将86位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除了药物外,搭配耳朵穴道贴压治疗,然后透过患者治疗前后的T细胞以及血液等的变化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5.4%,对照组只有74.4%。 另一项刊登在《实用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透过耳朵穴道治疗月经失调有较好疗效。研究人员随机纳入60名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用口服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月经情况、基础体温及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56.7%,对照组总有效率40.0%。 日本东洋医学会中医师、仓敷平成医院院长会甄立学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说,耳廓是一幅人体缩略图,也是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耳穴疗法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外耳上有将近90多个穴位,对应着人体每个部位及器官。中医通过刺激耳穴,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防治疾病。耳穴疗法适应的范围很广,不仅是妇科病,对于缓解疼痛、热病、内脏疾病、高血压、失眠、感冒有较好效果。 甄立学说,《黄帝内经》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灵枢·素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疗法之所以能够治疗远隔部位的病症,正是由于耳廓与经络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甄立学表示,在耳穴疗法中,埋豆和穴道按摩较为普遍;耳穴埋豆是利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在耳朵相应穴位上,每天按压3~5次,每次一紧一松按压1~2分钟,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按压的同时要注意切忌揉搓,以免皮肤破损;夏季因多汗,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留置1~2天。在埋豆期间要防止胶布潮湿及污染,以免引起皮肤炎症。对胶布过敏者,可加贴肾上腺素穴或使用抗过敏胶布。 甄立学解释说,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效果。它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所致的疼痛,功能紊乱所致的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 耳穴按摩,是指用探棒或手在耳部相应的穴位点上配合正确手法进行针对性的按摩、提捏,具有提补中气、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甄立学强调,耳穴既能治病,又可以防病。《养性书》中记载,“以手摩耳轮,不拘数遍,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也就是说,每天用手掌摩擦耳廓数遍,能补肾气并且还能预防耳聋的发生。因为“肾在窍于耳”。 甄立学提醒,耳穴埋豆并不适应所有患者,如孕妇,若有习惯性流产问题,怀孕期间不应使用耳针,有可能会导致流产;局部感染,耳部有脓肿、破溃、冻疮等皮肤感染,不可应用耳穴疗法;此外,凝血功能障碍者,如血友病患者,使用耳针治疗时会导致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可选择耳贴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