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美国医生网 首页 医学知识 查看内容

早期发现糖尿病的蛛丝马迹 和这一点密切相关

2024-1-24| 发布者:mghrshw| 查看:146| 评论:0

摘要:糖尿病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糖尿病对人体最大的危害在于微血管的病变,例如:眼底、肾脏、皮肤、神经等病变。临床发现,8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肥胖或超重,而有不到20%是瘦的。肥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而且 ...

糖尿病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糖尿病对人体最大的危害在于微血管的病变,例如:眼底、肾脏、皮肤、神经等病变。临床发现,8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肥胖或超重,而有不到20%是瘦的。肥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而且肥胖的时间越长,罹患糖尿病的概率就越大。这主要是因为肥胖本身属于代谢综合症,例如:糖、脂、嘌呤等的代谢紊乱。这些代谢紊乱长期累积的结果除了出现糖尿病以外,还容易出现高血压、心脏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人的“三多一少”是什么
古代把糖尿病叫做“消渴”,有三多(吃多,喝多,尿多)一少(消瘦)的症状,所以似乎糖尿病病人都应该是消瘦的。但从现代人得糖尿病的情形来看,瘦人得糖尿病的比例不到20%,有超过80%的人是肥胖者,而且没有古代所说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原因是什么呢?一个原因是现在大多数的糖尿病是早期发现,在病人还没出现“三多”的时候,就不可能出现“一少”。另外一个原因是药物的有效控制,在刚出现“三多”的症状时立即使用降糖药物,阻断了病情向“一少”发展的趋势。

得了糖尿病以后瘦下来的有四种情况:

一、因病而瘦。就是糖尿病的病情比较严重,血糖特别高,出现了“三多”,最后走向“一少”。

二、因节食而瘦。一诊断出糖尿病后如临大敌,吓得不敢吃、不敢喝,体重自然下降。

三、因药而瘦。服用了二甲双胍之类的降血糖药物一段时间变瘦。

四、病人本身就瘦。

肥胖有实胖与虚胖,实胖体质的人,是吃得太多,超出了自身的代谢能力,所以实胖都是大吃大喝形成的。而虚胖的人常说“喝水都胖”,吃得不算多,这是属于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代谢能力下降所造成的。

腹内型肥胖者患糖尿病风险最高

腹内型肥胖(内脏型肥胖)是指体内脂肪主要堆积在腰、腹部,导致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腰围:臀围男性>1.0,女性>0.85的肥胖类型。

在体重指数超标、同时伴有腰围异常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危险性明显升高。这主要是因为肚子大表示他腹腔内的脂肪很多,在内脏的周围和内脏里面沉积了很多白色脂肪,它影响内脏的功能代谢,最具高危险性,容易导致代谢综合症。所以说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等密切相关,是引发很多疾病的一个诱因,是危害健康的“万恶之源”。

早期发现糖尿病的“蛛丝马迹”

出现这些症状就要开始怀疑是否罹患糖尿病:

· 疲倦。

· 消瘦。

· 反复感染。如顽固性外阴瘙痒,或反复出现外阴、阴道真菌感染,或屡发疖疮等。

· 阳痿。

· 出现多尿、口渴多饮。

· 偶有尿糖阳性而空腹血糖正常者。

· 反应性低血糖。空腹时出现心慌、出汗、饥饿、颤抖等症状。

· 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疾病。

· 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知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尿潴留、尿失禁,以及下肢血管病变,心肌梗塞,肾脏病,脑中风等。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脾瘅”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如果以消渴病的“三消”概念来医治,用益气、养阴、清热、调补阴阳等方法来治疗的话,血糖的调降常不甚理想。那中医对糖尿病还有那些认识是比较符合现代临床呢?从现代得糖尿病肥胖者占80%以上的情形来看,《素问․奇病论》提到的“脾瘅”,其病因病机发展符合了糖尿病发生的规律。《素问․奇病论》认为“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也就是说,消渴是由“脾瘅”转化而来的,而“脾瘅”之前是肥胖。“肥胖→脾瘅→消渴”这样的病机发展,和现在的代谢综合症以肥胖为基础,然后出现的各种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相吻合的!

防治糖尿病的关键在胃肠

糖尿病实际上是吃出来的,所以糖尿病的病理中心在胃肠,再间接损伤肝、胆、脾、胰这些辅助消化系统。在糖尿病发展过程的实证阶段,例如:肝胃郁热、胃肠实热、脾胃湿热等,都涉及到胃肠的问题。而进行到虚实相兼的阶段,也涉及到胃肠。所以,防治糖尿病,调理好胃肠是相当重要的!

糖尿病发展的四部曲:郁→热→虚→损

糖尿病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可以归纳为郁、热、虚、损四大阶段。

郁是胃肠郁积,就是吃得太多、堆积起来,堆积的结果就是肚子越来越凸,也就是腹内型肥胖。

郁积久了就会化热。糖尿病由郁到热不是一、两个月的事,有时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它是长期“郁积”的结果。到了这个“热”的阶段,血糖就开始高起来了,糖尿病也就出现了。

古人所认识的糖尿病为消渴,其实是糖尿病的中晚期阶段,是“气阴不足”的表现,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治疗重点是用“补法”,即补气、补阴、益气养阴等。这种“从虚论治”的方法,在古代可能是非常有效。但以现代人罹患糖尿病的病情来看,如果能在热的阶段“撤火”,釜底抽薪,并在这个“撤火”的基础上再去考虑“补”的问题,那治疗的效果会比较好。代表方剂是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是撤火用的,有气虚、阴虚者,再加上人参来补水降火(益气养阴的可用西洋参)。

所以,在胃实以热为主的阶段,如:胃热、肠热、肝热,就应该清胃肠的热,等到了中期变成虚实相间、寒热错杂、脾虚胃热的阶段,这时要补气、补阴为主,并兼顾脾胃虚实并存的情况。

最后到了“损”的阶段,会出现大、小血管循环障碍所造成的并发症。例如:眼底、肾脏、神经、皮肤、心肌等病变,以及心肌梗死、脑中风、下肢动脉阻塞等疾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