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牙齿除了刷牙,还要每天用牙线。但是,对于用牙线到底对牙齿好不好,一直有争议;还有有研究发现,有些牙线竟含有致癌物。到底该不该用牙线呢? 牙线有3大好处 清除食物残渣、牙菌斑 很多研究证实,口腔疾病与很多慢性疾病都有极大的关系。例如,重度龋齿患者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较高;牙周疾病患者罹患失智症的概率较普通人高,牙周病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密切关联。 以牙周病为例,它的预防重点在于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以控制齿槽骨被破坏和牙龈发炎的情况,让牙齿和牙龈保持健康。除了刷牙,牙线也是重要的预防方法。 使用牙线,有3个好处: 1. 去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 卡在牙缝间的食物残渣,用牙刷、牙签都不容易弄出来,而牙线是最有效的方法。 因为牙线能轻易进入狭窄牙缝,有效去除牙缝间的渣滓,甚至牙菌斑及软牙垢,彻底清洁牙齿。 2. 彻底清除牙菌斑 牙齿有5个面,但刷牙只能清洁到3个面。牙缝间隙的牙菌斑、牙垢若无法被清除,容易引发蛀牙和牙结石沉积,导致牙龈炎症。而牙线能胜任牙缝的“清道夫”工作。 2015年《临床牙周病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的一篇文献汇总研究表明,手动刷牙只能去除约42%的牙菌斑,电动牙刷好一些,为46%。 2019年《考科蓝系统综述数据库》一篇综述分析了12篇临床试验、共582名使用牙线的受试者,发现牙线能帮助再去除4%~7%的牙菌斑。 3. 预防或减少牙龈炎 上述2019年的研究还发现,使用牙线加刷牙可以减少轻度牙龈疾病或牙龈炎,明显优于单独刷牙。 虽然使用牙线对口腔健康有好处,但仍存有一些疑虑和争议。 牙线问题争议一:使用牙线会让牙缝变大? 有人担心牙线在牙缝里进出,会导致牙齿松动。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正确使用牙线不会让牙缝变大,正常牙齿间的缝隙足以使十分扁平的牙线通过。 如果真的感觉牙缝变大,需要观察自己使用牙线的方法是否正确、有没有伤及牙龈;同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存在牙龈萎缩的状况。 牙线问题争议二:牙线含有致癌物? 2019年,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旗下的《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研究表示,使用牙线清洁牙齿,可能导致体内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Perfluoroalkyls Substances)含量增加。 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一种合成化学物质,具有防油、防水的特性,因此被广泛使用于民生用品与工业制程中。例如,牙线、不沾锅、食品包装纸、地毯、家具、纺织品。 PFAS包括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己烷磺酸(PFHxS)等物质。其中产量最大的是PFOA、PFOS,在生产铁氟龙材料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入PFOA或PFOS作为助剂。 PFAS不易分解,具有高生物累积性与持久性,它进入身体内可以维持结构不变,残留很长一段时间。在水和土壤中,以及几乎所有美国人的体内,都检测到了这种物质。 PFOA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第2B类人类可能致癌物。一些研究发现,暴露于PFOA和PFOS,可能会对人体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成人肾癌和睾丸癌、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疾病风险增加,且PFOA也与儿童的性激素和生长激素降低有关。 因此,当上述研究指出用牙线可能导致体内PFAS增加时,引来了人们担忧。 研究人员找来了178名中年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与血液采样。结果发现,经常使用欧乐B Glide牙线的女性,血液中的PFHxS水平比未使用该品牌牙线的人,高出24.9%。 同时,这项研究发现,在18种牙线产品中,有6种产品被检测出含氟。其中,3种是欧乐系列产品,另外2种是其它牙线品牌。研究人员认为,检出氟的牙线比较可能含有铁氟龙。 但研究者也指出,需要更多数据来验证这一发现,例如,牙线中的PFAS是否有可能转移到唾液中。 那么,正在使用或曾使用铁氟龙材质牙线的人,该怎么办呢? 对此,悦庭口腔医疗集团国际医疗部主任王巍穆表示,目前已知的研究中,并没有直接证据指出PFAS会从含铁氟龙的牙线中释出,也没有证明牙线上的PFAS会转移到人体内。因此,如果现在用的是铁氟龙材质牙线,也不用太过恐慌。 当然,对此仍有疑虑的人,也可以选择使用不含PFAS的牙线。 如何挑选、正确使用牙线? 市售牙线可简单分为含蜡牙线、无蜡牙线。 牙线上蜡是为了让牙线更加滑顺, 王巍穆指出,不管使用哪一种牙线,都可以有效清洁牙齿。 他提醒,含蜡牙线因为表面光滑,较容易从齿间缝隙穿过,适合初学者或齿缝较密的人使用;无蜡牙线在往上拉时,则会散开较大的面积,对于齿缝较大者,清洁效果较好。 平时清洁口腔时,正确做法是先使用牙线,再刷牙。2018 年《牙周病学杂志》(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一篇研究指出,先用牙线再刷牙,比先刷牙再用牙线,更能有效去除牙菌斑。 清洁牙齿很重要,平时少吃甜食、碳酸饮料和容易黏牙齿的食物,也有助口腔保健。 |